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房源信息 >

房源信息

专家“预测”房价十年没准过

2025-05-02 02:25:24房源信息4
房价变化这10年来已是万千人关注,应运而生的是这10年来的房价走势节点上,都有专家出来“预测”房价。楼市预测俨然像一个全民参与的竞猜游戏,从知名专家,到社科院,再到投行,甚至各草根,都不断发表着自己对于房价的预测,甚至是炒房者和艺人,都会时不时就房价走势谈论一二。在纷繁的各预言中,“一涨一跌”两个派系横空出世。以任志强、董藩、朱大鸣和陈宝存为主的四人被网络戏称为“楼市春天派”,他们认为房价

专家“预测”房价十年没准过

房价变化这10年来已是万千人关注,应运而生的是这10年来的房价走势节点上,都有专家出来“预测”房价。楼市预测俨然像一个全民参与的竞猜游戏,从知名专家,到社科院,再到投行,甚至各草根,都不断发表着自己对于房价的预测,甚至是炒房者和艺人,都会时不时就房价走势谈论一二。在纷繁的各预言中,“一涨一跌”两个派系横空出世。以任志强、董藩、朱大鸣和陈宝存为主的四人被网络戏称为“楼市春天派”,他们认为房价会涨;而一直唱跌楼市房价的谢国忠、时寒冰、曹建海和牛刀则被封为“楼市唱空派”。预测房价一度成为最能博取公众眼球的互联网行为。过去那几年里,凡是以“跳楼、裸奔”为砝码断言房价走势的专家,纷纷成为网民们关注的中心,从而成为大众媒体报道的热点,许多人由此成为人们眼中的“公共知识分子”。什么样的房价是理性的呢?残酷的现实是房价(二手房/)一路涨涨涨,于是有人戏称“信牛刀住牛棚,信志强住洋房”。

  【唱多派】:与“唱空派”截然相反,以任志强、陈宝存等为代表的“楼市春天派”的预测素来以看涨居多。他们的这些预测,细节或有误,但大体上符合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走势。

  亚太城市研究会房地产分会会长陈宝存:预测2010年北京楼市在政策叠加的基础上,将维持15%~0%的涨幅。

  北京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志强:2005年预测调控的目的在于稳定房价,而非打压房价,2006年的房价会上涨。2010年2月表示房产政策不会对楼市产生大的影响,估计房价至少能上涨5%。2012年9月表示,201年月前房价会暴涨。

  【唱空派】:国内几个学者以“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唱空楼市而为人所知,比如谢国忠、易宪容和牛刀。而中国楼市,却一直未如他们所预测的那样大降。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魏杰:

  2001年预测2002年将是中国房地产业的冬天。“如果楼市不崩盘,我就去跳楼。”

  现实: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2年同比涨.7%

  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

  2004年预测房地产泡沫“将在数月内破裂”。2011年中国楼市见底时,均价至少会跌五成。

  现实:统计局数据显示,2004年同比大涨15%,2011年涨6.8%。

  房地产评论人牛刀:

  2012年9月立帖为证,判断201年月房价泡沫破灭。

  现实: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年2月66个大中城市房价上涨。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2011年11月预测一线城市的平均房价降幅应在20%~0%之间。

  现实: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涨7.7%。

  原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2005年上海、北京应降0%,2012年6月预测房价下降趋势没有改变。

  现实: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5年全国涨16.7%,2012年涨7.7%。

  谁是输家?

  预测房价的轨迹已经升温为一场全民参与的竞猜“盛宴”。在一波又一波的论战和局中,除却名声,那些输家似乎毫无损失可言。而那些追随、信奉专家观点、没能踏准房价节奏,又不能理性调整心态的购房者,才是楼市潮起潮落中真正的输家。

留言与评论(共有 13 条评论)
本站网友 用什么泡脚好
29分钟前 发表
以任志强
本站网友 在上海租房子
8分钟前 发表
曹建海和牛刀则被封为“楼市唱空派”
本站网友 扎那米韦
11分钟前 发表
以任志强
本站网友 豫s
15分钟前 发表
没能踏准房价节奏
本站网友 鸡汤的功效
21分钟前 发表
  原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2005年上海
本站网友 冰激凌机品牌
11分钟前 发表
而非打压房价
本站网友 橄榄菜怎么吃
30分钟前 发表
没能踏准房价节奏
本站网友 四川癫痫
2分钟前 发表
预测房价一度成为最能博取公众眼球的互联网行为
本站网友 sdfsdfsdf
4分钟前 发表
  现实: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本站网友 重庆服务器托管
20分钟前 发表
纷纷成为网民们关注的中心
本站网友 大宁
1分钟前 发表
国内几个学者以“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唱空楼市而为人所知
本站网友 合肥妇科医院
27分钟前 发表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2011年11月预测一线城市的平均房价降幅应在20%~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