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月18日,佛山实行楼市限购,不知不觉限购已满两年。官方数据显示,两年限购,楼市成交量经历了将近一年时间的低谷期后回暖,楼价上涨幅度未超调控红线。
限购的效果究竟如何?近日,记者参与了某网站佛山站做的“限购两年 网友对调控满意度调查”,被调查的400位左右网友中仅不到三成网友在限购两年内成功购房,超过两成网友仍在持币观望。对于限购是否取得效果一说,75.9%的网友认为限购并未取得太多效果,房价依然在涨。
数读
2011年月18日起执行的佛山限购政策,要求“2011年佛山市新建住房价格涨幅不高于年度GDP增速12%的控制目标”,“2012年佛山商品房销售平均价格上涨控制在10%以内,比2011年提出的12%更加严格”。楼市成交量经历了近一年时间的低谷期后回暖,但楼价涨幅未超调控红线。
回望2011年月18日,佛山限购令出台,不少楼盘连续数月出现“零成交”情况。在实施限购后的第二个月,全市新楼成交面积突降至54.48万㎡,环比降幅达4.77%。在此后的12个月中,佛山新楼月度成交面积甚至有两个月份跌到20万至0万㎡的水平。2012年月份开始出现“回暖”,成交面积从2012年2月的27.5㎡提升到40万㎡以上。今年1月,则以77.4万平方米创下限购以来的单月成交量新高。
根据市住建局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一手房成交均价为8170.19元/㎡,环比2010年上调9.69%,2012年佛山楼市一手房平均价格为764.95元/㎡,比2011年的8170.19元/㎡下降6.55%,成交面积约672万㎡,环比增长约6%。
而再看土地市场,“限购令”实施前夕,单月出让商住用地面积维持在55万~85万平方米。2011年月后,单月土地成交量大幅下跌至25万~50万平方米,“供需两淡”的情况持续超过一年半。直到2012年10月,佛山土地交易面积一度攀升至14万㎡。201年前两个月,单月土地交易面积和交易金额基本回到限购前水平。
限购两年,他们各有各故事
那些与购房有关的事
阿琴:
有了购房资格
但还在观望中
阿琴和老公都是江西人,限购后,为了买房,阿琴和老公好不容易把户口转到了佛山。“终于算是佛山市民,有资格买房了,到处看房,想买个有学位、位置好、价格过得去的,真不容易,终于看上中意的房子了,又赶上老公工作调动。”他们一家现在租房住,阿琴说最便宜时没买到,现在房价涨上去了,再等等看看会不会降价再说吧。
阿卓:庆幸买到低价房
限购第一年,佛山房地产经历了一个冷淡期。熬过半年多,一些资金吃紧的开发商开始“降价”出货,一些此时出手的市民现在暗自庆幸买对了。
市民阿卓在佛山新城工作,想买一套离单位比较近的房子。去年年初,佛山市面上的新货不算多,大部分开发商选择延缓推货,一些就在清以前的尾货,佛山新城有一个楼盘(楼盘/)开盘,售价为9000~元/平方米,阿卓很犹豫。
经过几天的思想斗争,又咨询地产公司的朋友,他决定买下来。事实证明,阿卓买的正是时候,此后该盘均价再未低出元/平方米。
那些与卖房有关的事
一地产公司三水负责人阿宇
限购后要求减任务
阿宇是一间地产公司三水分项目的负责人,该公司总部在广州。听说佛山要限购,阿宇把情况向广州总部做了汇报,他表示政策出乎意料,“总公司多给的任务怎么完成啊,我们得打报告,要求公司削减任务量”。
房地产广告业人士珍、阿富
到手的广告单告吹
珍做地产广告很多年,她印象中从未遇到过2011年那样的淡季。“以前生意多得做不过来,限购后我这个老板娘要出去拉生意。”
限购前,阿富正在跟进三水一个大型开发商,对方正在推一些中心城区的豪宅产品,卖得不错,但后期货量还很大,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有意向跟他签一个几十万的广告单,但表示要等政策出来后再签。限购政策出来的那天,辛苦经营了两个月的大单转眼“告吹”。后来,阿富离开地产广告业,转到了一间本土地产公司。
探讨
房地产“版图”改变
本土房企或面临转型
限购后很多小型房企或很难扛过一到两年的资金周转期,很难腾出资金做后续开发和拿地,这时候资金实力雄厚的上市房企往往可以趁机包抄,低价拿地。”地产专家韩世同表示,限购更有利于大型房企开发。限购两年,佛山的房地产“版图”也被改变:中心城区难觅本土房企“倩影”,佛山房地产市场成为外来大佬的主场,曾经风光的一些本土房企要么退居“二线”到镇街开发,要么悄然隐退。
佛山限购前,能兴、东建、丽日都是本土主力开发商,他们在中心城区开发的项目口碑都不错,但限购后除了原有的项目,很难看到其他新项目。而在佛山目前最炙手可热的几个区域,如佛山新城、金融高新区等,万达、保利、万科、创鸿、中海等外来开发商的项目,占据了最核心的位置。
土地是房地产的根本,细心的人很容易发现,这两年佛山土地拍卖市场,很难看到本地开发商“发声”,得意的往往是那些外来“大佬”们。以去年为例,总价地王排行榜前五名无一家本土房企。
“现在推的土地面积都比较大,总价很高,对土地要求比较严格,本土房企一是资金不足,而是缺少开发大项目的经验和把控能力。”佛山长信地产负责人徐伟钊表示。
记者注意到,本土房企正面临转型,早前一些拿地勇猛的陶瓷企业,明显放缓了拿地节奏,有些企业缩回到大本营南庄开发,放弃了进军中心城区的梦想,一些小型房企转型做房地产的配,不再开发项目,更多的是地产公司之间或地产公司与家居企业“抱团”求发展,比如丽日、东建、钜隆地产与家居企业合作,开办家居卖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