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描述:
城市两个“夹心层”备受住房难困扰。这两个“夹心层”,一个是买不起商品房,又不符合经济适用房条件的家庭。另一个是买不起经济适用房又不符合廉租住房条件的家庭。
这两个“夹心层”的住房难题正是当前保障房建设的重中之重。
去年以来,市积极探索公租房建设新路径,将公租房建设与产业支撑相结合,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多方面寻房源,多元化投入主体,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向公租房提供中长期贷款,鼓励区(镇)、村、

城市两个“夹心层”备受住房难困扰。这两个“夹心层”,一个是买不起商品房,又不符合经济适用房条件的家庭。另一个是买不起经济适用房又不符合廉租住房条件的家庭。
这两个“夹心层”的住房难题正是当前保障房建设的重中之重。
去年以来,市积极探索公租房建设新路径,将公租房建设与产业支撑相结合,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多方面寻房源,多元化投入主体,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向公租房提供中长期贷款,鼓励区(镇)、村、企业自筹资金建造,让更多“夹心层”住房困难家庭“住有所居”。
项目认定争取规费减免
为投资主体减免1600多万
在苏州,两个“夹心层”最主要的体就是外来务工人员和企业新就业人员。他们收入水平不高,买不起商品房,又没有本地户籍,所以无法申请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但是,他们都需要居所。“近三年每年都对这类人的居住状况进行调查摸底,我们发现,目前在登记在册的外来人员共有67万人,其中有47万人在本市就业。”市房产管理中心保障科科长秦芳告诉记者。为解决好这两个“夹心层”的居住问题,近几年来,每年年底由分管副市长组织协调会,要求各区(镇)对下年度的公租房需求进行调查摸底,列计划,报市政府后,年初市政府再将各计划分解到各区(镇)。同时,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与各区(镇)一把手签订责任状,将公租房建设列入政府对区(镇)的考核内容。“经过多年实践,政府、企业以及社会经济组织通过人才公寓、蓝领公寓、企业集宿楼等形式较好地解决了两个‘夹心层’的居住问题。”秦芳说。
按照投资主体以及适用人,当前苏州全市的公租房大体有四种形式。一是政府直接投资建设,主要满足户籍人口中的中低收入人以及新就业人。二是由区(镇)投资建设,主要服务于本区域企业职工。三是企业自建,主要用于企业自身职工。四是村及其他社会经济组织自建,服务于周边企业职工。
拿的情况来分析,今年计划建设的公租房面积共有.85万平方米,第一种类型共有5万平方米,占比为14.8%;第二种类型有14.万平方米,占比为42.2%;第三种类型10.55万平方米,占比为1.2%;第四种类型共有4万平方米,占比为11.8%。“按照这样的结构比例,我们作为政府主管部门,最要紧的就是要做好公租房建设的引导和服务工作”,市房管中心副主任郁军说,为积极引导企业等社会经济组织建设公租房,市在去年10月出台并实施了《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项目认定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对企业自建的公租房项目进行认定,帮助企业全面落实相关税费的减免。“经过我们认定的公租房项目,按照政策每平方米可以综合减免规费25元,到目前,认定的企业公租房建设项目已达66万平方米,这也意味着我们共为项目投资主体减免各项规费1600多万元”,秦芳告诉记者,他们在认定的过程中,一方面使很多原本不了解建设公租房有这样优惠的企业享受到了政策优惠,另一方面也通过认定工作掌握了企业公租房建设的数量情况,达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5个蓝白领公寓打包1个公租房项目
债券融资解决六成公租房建设资金问题
如何筹措到资金,是建设公租房时最令投资主体头痛的问题。在这方面也摸索出了一条多渠道筹措、多元化投入的创新路径。
在近年来新兴产业项目加快落地、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过程中,经济开发区凸现出外来务工人员居住难问题。为大力创新融资模式,该区以区实业总公司为主体,在全省率先探索将5个蓝白领公寓打包成一个公租房项目,通过中银国际申请发行12亿元债券,解决了60%左右的公租房项目建设资金问题。
此外,经济开发区还鼓励企业和经济强村按照开发区统一规划,投资参股建设公租房,有河南村、南庄村、晨新村等个村和一些骨干企业参与到蓝白领公寓建设,建筑总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按照每人9平方米测算,这些公租房将解决4400多人的居住难题。让企业和经济强村投资参股,一方面解决了公租房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村级集体和企业拓宽经济增长渠道,从而达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经济开发区的做法为我们在拓宽公租房建设资金筹措渠道方面提供了一个好思路。”市房管中心主任朱建才告诉记者,借鉴这种方法,他们鼓励引导村集体以多种方式筹资、利用村集体土地适量建设公租房。市大新村专门成立了新联村镇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了万平方米公租房。这些公租房不仅为大新镇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解决了居住问题,同时也增加了村集体收益,壮大了村级经济。
平时公租房战时防空疏散基地
七成半外来务工人员年底能住上公租房
战时作为应对战争防空疏散的避难场所,平时作为公共租赁住房,满足周边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租住需求。通过与民防部门合作,既建设了公租房,又推进了疏散基地建设,这是住房保障部门的又一创新做法。这在全省属首创。
早在2008年,在塘桥镇工业集中区启动建设了全省县级市首家人口疏散基地工程———妙新社区,该工程总建筑面积万多平方米,共由10幢建筑组成,可入住2500人。妙新社区的建筑楼分集体宿舍、单身宿舍、夫妻宿舍等不同类别,此外还有一幢公共服务用房,配有物管、警务、医务、餐饮等服务设施。该工程,战时可作为应对战争防空疏散的避难场所,平时作为公共租赁住房,委托当地政府管理,以低于市场的租金出租给各用工企业,可谓一举两得,既节约了资源,又满足了外来人员居住需求。
有了妙新社区的成功经验后,该市又于2011年在凤凰镇工业集中区启动建设了.5万平方米的市直机关疏散基地。这是民防部门的又一个大型战时人口疏散基地,预计该工程完成后,又可解决近4000人的居住问题。
正是通过多方面寻资源,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公租房数量得到了快速提升。统计显示,全市已建和在建的公租房累计总建筑面积已达到252.98万平方米。按人均保障面积9平方米计算,可入住28.1万人。今年,该市计划新开工公共租赁房.85万平方米,共572套(户),数量位列苏州市之首。
对于一时无法解决务工人员居住问题的,市还通过下发文件的形式,要求企业发放公租房租金补贴,每月人均100元。目前,我市已有245家企业向1.78万人发放租房补贴。
据介绍,结合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要求,把外来务工人员享有公租房的比例作为一个硬性的考核指标,要求各区(镇)及企业积极落实。根据调查数据测算,到年底,可为75%左右的新市民就业人口提供公租房住房保障。
更多推荐
2021年乒乓球赛程表,冰箱温度怎么调,夜泊石,湖北人口,二次元妹子,都美竹心情好的原因找到了,婚纱设计师,170 88a,浓缩的纯洁之骸,dnf武器附魔,四月新番,椰子鞋带的系法,林竞业,男子标枪世界纪录,撒哈拉沙漠下雪,小鸟酱什么梗,拜登提名华裔副防长是什么信号 ,李子柒刷新世界纪录,羽绒服 油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