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房源信息 >

房源信息

以房养老遇冷国人观念保守很难改变

2025-07-25 09:08:54房源信息7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以房养老”也被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贷款 / )”或“倒按揭”,是指老人把自己的产权房抵押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在老人去世后,银行或保险公司收回住房使用权。   一段时间以来,“以房养老”一直都是舆论关注的热点。不过,舆论热点却并没有转换成为市场热点。早在去年9月1日,国务院就发布意见,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

以房养老遇冷国人观念保守很难改变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以房养老”也被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贷款 / )”或“倒按揭”,是指老人把自己的产权房抵押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在老人去世后,银行或保险公司收回住房使用权。

  一段时间以来,“以房养老”一直都是舆论关注的热点。不过,舆论热点却并没有转换成为市场热点。早在去年9月1日,国务院就发布意见,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月20日,保监会也下发实施意见,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成为“以房养老”保险试点城市,但按媒体的报道却是“乏人问津”。其中,北京在右安门街道的试点启动4个月来,有人咨询却没有一个人真正办理。

  看起来很美的以房养老为什么遇冷?有人认为这是发达国家的经济现象在中国水土不服的又一例证,原因是国人尤其是老年人观念保守、传统。比如,老人不愿意因以房养老而让外界认为子女不孝,更愿将住房作为遗产留给后人。这种观念问题,被认为“一时很难改变”。

  但是,“以房养老”应该跳出这种狭义的理解。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曾表示,“以房养老”实际上只是一种金融产品,并不是政府的养老服务政策,“把房子当做一个资产、一个资源,更好地利用好它,这个大的概念都应该叫做‘以房养老’。

  那么,“以房养老”在中国的适应程度究竟有多高?在我国整个养老保险体系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呢?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彬就此事发表观点和看法。

  观念的确会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但是,要说以房养老遇冷源于国人观念,却令人怀疑。比如,老人要选择“以房养老”的话,肯定会考虑风险和收益,如果自行出租或者销售房屋得到的收益可能远比“以房养老”要划算。

  看起来很美的以房养老为何遇冷?张彬表示,首先是中国人的传统观点。一方面,中国人的“养儿防老”观念比较重。另一方面,普遍来讲,中国人房产必须传给下一代,如果交给银行或者保险机构的话,很可能被人诟病说,你怎么对子女这样啊?因为房产是中国人最大的一个资产,这是一个观念上的问题。另外,在实际操作上,面临很多问题无法解决。“以房养老”其实提出好多年了,但在中国之所以遇冷,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的房产怎么来评估?老人的健康跟预期寿命又是多少?一系列细则怎么出台?怎么去完善?这些恐怕都是目前一些非常严重的问题。

  张彬认为,目前以房养老的政策不够细,中国的这种预期也不太明显。目前在养老方面的支出相对比例还比较低,医疗体系不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也不完善,这种情况下,让老人把家里最大的资产跟银行签合同,他觉得心里没底。

  从银行角度看“以房养老”这个事,它只不过是一笔按揭购房的过程,那它怕的是什么?张彬分析说,从目前中国的整体经济环境来讲,以房养老对银行来说是合适的,因为这些房大多在黄金地段,房屋相对老旧,很可能房屋到年限之后一推就倒了,但这块地非常值钱。但银行有银行的顾虑,一是关于老人的预期寿命和健康评估,由哪个权威机构来做?比如说老人家60岁退休,跟银行签了一个“以房养老”的合同,人家活到100,银行算来算去很可能就亏了。还有一种情况,如果房价暴跌的话,银行的这部分损失谁来赔?

  银行还有另一个风险,如果房屋损害甚至不能再用了,这个协议会不会继续生效?张彬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观念可以改变,银行规章可以更完善,但中国有两个特是没法改变的:一个是我们房屋的70年产权,70年之后这个所有权怎么转?另外一个,虽然说是70年产权,但部分楼房二、三十年就出现质量问题了,那银行怎么算?这看似是一个养老问题,其实跟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乃至城市的规划都有密切联系。

  张彬说,如果以房养老政策没有一个完善的实施细则,保险公司铁定会开展自营房地产业务,或者跟其他房地产商相互联营,自主收老人房。这些房子都在黄金地段,老旧房屋一旦到期了推倒改造,等地价暴涨房价也高涨的时候,保险公司肯定就赚了一大笔。这也是我们现在要理清的一个问题,保险公司应该就只主营保险业务,如果是以老人的房产跟房地产公司推动地产或房产升值的话,就违背了我们“以房养老”的初衷。

  如果房子在作出“以房养老”的协议之后,出现了地块的统一规划,这个时候老人住在哪里去?

  张彬表示,理论上讲应该给老人安置房,而且不但要安置房,还要适当的给予现金补偿,但这都不是主要问题,老人要的不是钱,还有一个谁来照顾老人的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目前中国贫富差距这么大,经济发展不均衡,“以房养老”这样一个政策只能说是一个创新,是一个精神层面的东西,实质内容相对较少。

  张彬认为“以房养老”根本就没有推进的可能,北京市相关民政部门的负责人已经明确告诉老百姓,这是一种金融产品,不是政府提供的基础养老服务、政策服务,而金融产品意味着有可能赔钱,有可能赚钱。如果未来政策细化了,也仅仅是养老的一个有益补充,而且补充的份额非常小。

  张彬强调,中国目前最主要的是要加大养老保险的投入,加大保险金的投入,少盖点楼堂馆所,多盖点公办养老院。如果没落到实处,任何政策都会变成一个束之高阁的空头文件。


留言与评论(共有 7 条评论)
本站网友 北京梵音瑜伽
12分钟前 发表
北京
本站网友 张春义
13分钟前 发表
普遍来讲
本站网友 房屋契税税率
29分钟前 发表
  张彬认为
本站网友 吻友
2分钟前 发表
北京市相关民政部门的负责人已经明确告诉老百姓
本站网友 通辽美食
22分钟前 发表
银行的这部分损失谁来赔?   银行还有另一个风险
本站网友 surfaceflinger
8分钟前 发表
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