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宏观调控始终平衡 多城市蠢蠢欲动酝酿松绑限购

39 19

政府宏观调控始终平衡  多城市蠢蠢欲动酝酿松绑限购

“双向调控”的实践似乎在四年限购政策的压抑下到了缺口。继温州传出首报松绑限购方案之后,长沙、杭州等城市酝酿松绑限购的可能性也蠢蠢欲动。如杭州、常州、天津等多个城市楼盘降价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限购松绑的体趋势也让整个市场在“崩盘”的声浪中有些兴奋。

有退有进,这是政府宏观调控保持总量的“平衡艺术”。

从2006年的70、90政策到2010年限购的提出,从暂停房地产企业IPO到设定房价上涨目标,从保障房用地配建制度到高价房限制入市……中国房地产十年一直在浓厚的行政彩下蓬勃发展,而到了2014年,随着“双向调控”政策的提出,真正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似乎才正式得到重视。“调控”二字像蜜糖,让市场甘之如饴之时,也开始警惕“过犹不及”的忧伤。

正如吴晓波在《大败局》中所说,“生存在一个不讲道德、没有约束规则的暴利年代是幸福的,因为你可以随时攫取到超乎想象的利益;可同时又是不幸的,因为你轻易攫取的利益很有可能轻易地失去。”在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的绸缪之年,从影响房地产的宏观政策、资金以及市场的几个基本面,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欧阳捷以七大猜想的方式,为我们厘清市场遗留以及或将应对的一些怪力乱象,呈现一个不同思维角度下对于未来房地产市场的观望。

猜想一、限购政策是否会放松?

一定会。供大于求的城市一定会以城镇化和吸引落户的名义,放松限购政策,甚至取消限购政策。温州、长沙和杭州都开始蠢蠢欲动,关键是看哪个城市敢第一个吃到螃蟹。

猜想二、限贷政策是否会放松?

基本是妄想。投资性需求好不容易挤出去了,国家一定会守住金融杠杆这个底线,不会再允许用银行的钱炒房地产,更不会鼓励个贷。只要控制住银行的钱不炒房地产,金融系统性风险就不会发生,就不会有崩盘,更何况首付标准这么高、国人信誉这么好呢。

猜想三、银行贷款(贷款 / )是松还是紧?

个贷一定会紧。因为银行的钱要赚大钱,看不上个贷的收益。投机型的个贷银行业不敢再放了。因为个贷紧张,直接影响销售,间接影响市场情绪导致观望,会有小盘和尾盘降价抛售。

开发贷倒是会有钱,毕竟开发贷比起制造业贷款还是有高效益的。不过小企业恐怕没份,风险会比较大。

兴业银行年报显示,201年年底该行房地产贷款余额达到了112.5亿元,占贷款总额的9.67%,该占比较2012年底上升了0.67个百分点;在个人贷款方面,201年年底该行个人住房及商用房贷款余额为1850.61亿元,占个人贷款总额的52.%,占比较上年末下降了5.个百分点。可见,开发贷增长,个贷收缩。

猜想四、房价是升还是降?

一线升、二线稳、三线四线降有限。

房价已经不作为考核指标,说明中央政府的务实态度。但一线城市房价上涨压力依然很大。如果实施保障房、普通商品房、高档商品房房价分类统计,高档商品房房价完全可以放开,民众也会拥护,财政也会充盈。政府只要管住保障房价格就可以了。

二线城市总体供求平衡,但不同城市、以及城市内不同区域之间也会有供求不平衡情况,存在部分楼盘以量换价。但二线城市整体价格不会下降。

三四线城市主要看供求关系,毕竟现在还是以刚需和首次改善性需求为主,供求关系恶化的区域、产品结构失衡的楼盘会率先出现降价,追求高周转企业和现金不足的小企业必然会有降价求现金流的趋势,供求平衡或供不应求的城市价格整体会平稳或稳中有升,毕竟成本在那儿。

猜想五、土地市场是否会降温?

会有机会。201年,许多大企业已经吃饱,如中海拿地120万平米,远高于历史同期。万科拿地757万平米,权益规划建筑面积2148万平米。仅次于2010年的土地941万平米, 权益规划建筑面积2215万平米。

2014年大企业不急,小企业资金不济,土地竞争者会相对减少。而大城市要求土地“控制增量、盘活存量”,政府土地出让也会减少,局部区域无地可供应,增量土地减少,存量土地价格升高,市场温度不会大降。三四线城市土地供应超量,新增土地指标与人口落户将挂钩,预计新增土地不会太多。到年底前,视各大企业业绩情况,也会出现一二线城市土地升温,但温度不会超过去年。全国土地出让金大体与201年持平。

猜想六、跑路企业是否会增加?

一定会。在未来十年,房地产企业总数会明显减少。2012年,全国8.9万家房地产企业,本已过量。而中央控制地方政府债务发展,一级土地开发量将逐渐增多,净地减少,加上银行惜贷,小企业现金流难以为继。全国289个大中城市和44个县级市,即使按照平均一个省会以上城市100家房地产企业,地级市50家房地产,县级市20家房地产企业,也只不过需要2.2万家房地产企业。

猜想七、住房信息联网会不会引发抛房潮?

不会明显出现。虽有抛房,但不会光天化日之下大抛特拋。虽然坊间指官员有大量囤房,但事实上是政府官员中掌握绝对权力的人仍是少数,绝大多数属于一般公务员,并不占有大量房产。

而反腐风暴中,少量拥有多套房产的官员即使抛房,也不可能大批量同时抛售,显眼露富,恐怕更多会采取暗渡陈仓、分散过户处理的方式,一来不至落下把柄,二来大量现金或存款现金难以处置,也会贬值。

标签: 无

发表评论 (已有19条评论)

评论列表

    本站网友 昨夜雨疏风骤
    21分钟前 发表
    供大于求的城市一定会以城镇化和吸引落户的名义
    本站网友 青春痘怎么治
    10分钟前 发表
    供求关系恶化的区域
    本站网友 复权是什么意思
    21分钟前 发表
    局部区域无地可供应
    本站网友 牧龙原墅
    0秒前 发表
    2012年
    本站网友 沈阳金地国际花园
    30分钟前 发表
    直接影响销售
    本站网友 pomelo
    17分钟前 发表
    供求关系恶化的区域
    本站网友 国贸金门湾
    3分钟前 发表
    但事实上是政府官员中掌握绝对权力的人仍是少数
    本站网友 建筑承包商
    12分钟前 发表
    到年底前
    本站网友 健康宝宝
    23分钟前 发表
    而中央控制地方政府债务发展
    本站网友 后沙峪二手房出售
    22分钟前 发表
    房价是升还是降? 一线升
    本站网友 天下未乱蜀先乱
    29分钟前 发表
    如杭州
    本站网友 武汉光谷电影院
    2分钟前 发表
    2012年
    本站网友 门口罗雀
    12分钟前 发表
    继温州传出首报松绑限购方案之后
    本站网友 贵阳市租房网
    19分钟前 发表
    呈现一个不同思维角度下对于未来房地产市场的观望
    本站网友 徐国良
    23分钟前 发表
    但事实上是政府官员中掌握绝对权力的人仍是少数
    本站网友 智能路由器
    1分钟前 发表
    为我们厘清市场遗留以及或将应对的一些怪力乱象
    本站网友 旅游去处
    17分钟前 发表
    绝大多数属于一般公务员
    本站网友 问题疫苗批次
    22分钟前 发表
    并不占有大量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