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新动态:“刚需”信心高涨入市 “炒家”看淡楼市出货

最近,中央媒体刊登文章,认为目前楼市成交量放大是“刚需”释放的结果,并不会推高楼价。记者身边的确也充满着两种不同的情绪,“刚需”置业者觉得限购期间入市是对自己有利的时机,故此果断入市买楼;“炒家”们却因为步步惊心的欧债危机而一直在出货,担心楼价大跌。
李小是在广州上班的佛山人,最近她与男朋友打算在广佛地铁沿线买楼。
比起勇猛入市的“刚需”购房者,资深投资者郑先生却一直在出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他把当时持有的两三间房屋出售,在2009年V型反弹出现后才陆续入货。随着欧债危机越演越烈,他自去年年底开始又陆续开始出货,至今也卖掉四五间房屋。
一位同事的亲人打算在上海置业,他问记者,上海宝山一个楼梯楼中层单位,楼龄10年之内,一万三四,买不买得过?在他家的家庭会议上,对于上海置业产生两种意见,他是主张买,因为以上海的收入与市场,一万三四的房屋简直是“地板价”,他父母却认为现在调控风声紧,未来有可能跌得更厉害。
以上三个例子,两个是“刚需”入市,一个是炒家出货。作为“刚需”入市者,他们更多的是考虑目前的薪金水平与楼市涨价的幅度,他们认为南海“8字头”以及上海郊区楼梯楼一万出头是成本价,现在入市买得过。同事的父母和那位地产炒家,则更关注宏观环境,从欧债危机到国家调控政策,他们认为都不乐观,故此作出自己的判断——应该尽快出货,或是推迟入市。
这些例子告诉我们,买楼或卖楼,完全取决于大家对未来的判断。“刚需”买家对未来的工作收入有信心,投资者则对未来经济环境看淡,大家对未来判断不一样,于是就出现了“有人漏夜赶科场,有人辞官归故里”的做法。不过,如果“刚需”买家持续入市潮不间断,市场房源消化太快,很容易引致“炒家”重临。以郑先生为例,他2008年刚“壮士断臂”出货,却在“4万亿”救市政策后又不断地买进。投资者对投资气候很敏感,“刚需”入市的信心却容易波动,国家制定楼市政策的确要考虑这两种人士的心理承受能力。
- 上一篇
银行降息≠楼市逆转 二手房首套按揭利率优惠“有商量”
近日,有消息指部分国有银行如中行、建行已停止二手房交易首套按揭下浮15%利率。而上周四晚,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及贷款基准利率均下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这边厢,国有银行低调收紧对二手房首套按揭利率下浮优惠;那边厢,央行漏夜发文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这一来一去,对二手楼市乃至整个
- 下一篇
北京黄村镇政府开中介 引业界热议 中介人士称最怕政府“捞过界”
北京黄村镇直接成立中介公司,引发业界热议—— 楼市限购,租赁收入成为中介公司的“救命稻草”,但最近记者从一位市场人士获悉,房管局可能会涉足租赁业务。政府力量介入租赁市场,并非空穴来风。日前海珠区政府宣布团租1065套琶洲小户型回迁房作为公租房;北京市黄村镇政府今年初直接成立中介公司,与周边中介“抢饭吃”。租赁市场“政府军”打到埋身,中介人士以及业主有什么想法?政府力量介入租赁市场,是否真的
相关文章
| 留言与评论(共有 10 条评论) |
| 本站网友 哈尔滨鼻炎医院 | 16分钟前 发表 |
| 广佛地铁线南桂路站出口一两百米的鹿璟村 | |
| 本站网友 氧乐果 | 29分钟前 发表 |
| 这些例子告诉我们 | |
| 本站网友 国美电器总部 | 5分钟前 发表 |
| 因为以上海的收入与市场 | |
| 本站网友 织缘谷 | 27分钟前 发表 |
| 认为目前楼市成交量放大是“刚需”释放的结果 | |
| 本站网友 阜阳装饰 | 4分钟前 发表 |
| 他是主张买 | |
| 本站网友 什么是gis | 30分钟前 发表 |
| 如果在广州买同样的房子 | |
| 本站网友 html表单 | 13分钟前 发表 |
| 故此作出自己的判断——应该尽快出货 | |
| 本站网友 青岛出租房屋 | 22分钟前 发表 |
| 投资者则对未来经济环境看淡 | |
| 本站网友 遗传病 | 30分钟前 发表 |
| 有人辞官归故里”的做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