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启动全国首个城中村改造立法::2/以上村民同意可启动改造

143 7

广州启动全国首个城中村改造立法::2/以上村民同意可启动改造

近日,广州人大发布《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意见稿》涉及城中村改造的目标、流程、政府职责、征地补偿等内容。

在改造方式上,《意见稿》显示,城中村改造包括以下方式:一是拆除新建,是指除法律、法规明确需要保留的以外,拆除全部或者大部分城中村原有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地上附着物,并按照城市标准规划、重新建设和管理的全面改造;二是整治提升,是指对不具备拆除新建条件的城中村,在维持现状建设格局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按照文明城市标准进行建筑局部拆建、改变功能、整饰修缮、完善公共设施和消防设施等微改造;三是拆整结合,是指以拆除新建和整治提升相结合的混合改造。

在公共设施和安置房建设方面,城中村改造应当根据周边地区功能以及实际需求,尽量利用原有设施,完善配套教育、医疗、养老和托幼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确需新建或者改建的,应当确保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与安置房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报批、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教育、医疗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费用由市人民政府负责投入,不计入城中村改造成本。

同时,城中村改造应当先行安排安置房项目供地和建设,加强安置房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确保安置房在合理工期内建成,安置房品质不得低于商品住房水平。

《意见稿》提到,纳入城中村改造计划的项目,由区人民政府组织开展改造意愿征询,经改造项目所在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和三分之二以上村民同意的,方可启动改造。

土地供应方面,文件提出,市、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的城中村改造项目涉及土地供应的,除按规定可以划拨的以外,应当以公开方式出让,并实行净地供应。

此外,城中村改造地块除安置房外的住宅用地及其建筑规模应当按照一定比例配置保障性住房,可以综合交通、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产业布局等因素按区域统筹。城中村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的建设量较自身改造建设量有节余的,优先配置保障性住房。个人可以将自有产权的房屋委托专业住房租赁机构作为保障性租赁住房进行整体运营。城中村改造建设和筹集的保障性住房,按规定享受产业发展、土地供应、金融和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


标签: 无

发表评论 (已有7条评论)

评论列表

    本站网友 催眠曲有哪些
    9分钟前 发表
    城中村改造地块除安置房外的住宅用地及其建筑规模应当按照一定比例配置保障性住房
    本站网友 省立医院南区
    17分钟前 发表
    按照文明城市标准进行建筑局部拆建
    本站网友 广州技校排名
    16分钟前 发表
    此外
    本站网友 白术茯苓
    18分钟前 发表
    本站网友 控股权
    28分钟前 发表
    是指以拆除新建和整治提升相结合的混合改造
    本站网友 西安商铺网
    12分钟前 发表
    在公共设施和安置房建设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