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进军养老地产 应尽快寻求出实现盈利的范例实现健康发展

4 11

保险公司进军养老地产  应尽快寻求出实现盈利的范例实现健康发展

近年来,地产商竞争拿地现象明显,保险公司也加入了抢地行列。据北京土地储备中心透露,位于北京顺义区的北京市首块养老综合用地纳入供应计划,业界认为,“养老地产元年”已然到来。然而,随着泰康人寿、中国人寿等险企启动养老地产项目,保险公司纷纷欲分享养老地产一杯羹。“当前,盈利模式未明是最大难点。”业内人士指出,险企应该尽快寻求出实现盈利的范例,让养老地产健康发展。”

  险资进军养老地产

  中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已是事实。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860万人;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增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0.54个百分点。到21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占全国总人口的1/,为所有发达国家老龄人口的总和。

  自去年以来,各保险企业就在各地竞相拿地,据了解,新华保险、泰康人寿、中国人寿、新华人寿和合众人寿等众多保险企业都已经纷纷涉足。

  2012年12月19日,新华保险与广州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养老、健康产业以及医疗卫生等领域合作。该公司有意进驻广州金融城投资养老地产项目。

  在此之前,新华保险明确将养老地产作为重要战略,并已经注册了两家项目公司:新华家园尚谷(北京)置业公司和北京新华家园檀州置业公司,来支持其养老产业的发展。

  据了解,新华保险已在西安、武汉建立两个健康管理中心,在北京延庆和密云的项目选点也获得董事会批准。与养老社区挂钩的新型养老保险产品也在申报中,其通过产品创新进军养老、医疗看护和健康产业链的战略非常符合今年的养老和金改主题。

  在北京昌平,占地约2000亩的泰康之家旗舰社区正在建设中。在邻近社区500米的位置,新建不久的北京地铁昌平专线南邵站已经启用,与养老社区一路之隔的是昌平区的白浮泉湿地公园。

  按照规划,这里年后将出现一个总建筑面积达0万平方米的社区,可容纳000户居民入住。社区还规划有约

  8000平方米、可提供50张床位的高端小型综合医院。“这里将成为一个高级养老社区,文化、健身、医疗、餐饮一应俱全。”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如此描述。

  事实上,泰康人寿对地产项目的垂青早已酝酿多时。2009年开始,保险资金被允许涉足不动产投资。同年11月,泰康人寿在国内首倡和实施的养老社区项目获得保监会批准,成为国内第一个获得试点资格的保险公司。2011年

  年底,泰康人寿在北京昌平购入一块0万平方米的土地建设养老院。这一项目计划2015年入住。

  中国人寿首个养老养生基地国寿(廊坊)生态健康城于2011年11月在河北廊坊开工,占地约4平方公里,总投资约100亿元,计划通过养生产业总部管理及商业区、医疗产业区、养生居住区、活力居住区等功能片区的建设,为区域半径内提供良好的医疗保障。

  拓展保险公司产业链条

  保险业之所以涌入养老地产的热情高涨,与相关政策鼓励密不可分。

  国务院办公厅曾印发《“十二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提出90/07/0模式,即老年人90%为居家养老、7%为社会养老、%为机构养老。目前,各地方政府都在积极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养老地产。在北京市国土局编制的《北京市201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中,养老设施用地首次被纳入土地供应计划,明确将通过财政、土地供应等政策支持的手段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广东、四川等地也计划将养老综合用地纳入土地供给计划。贵州则明确,对于老

  年住宅项目用地,可以不通过“招拍挂”,而是由开发商与政府直接签协议出让,以减少土地成本。

  “保监会现在的思路是鼓励保险资金进入民生领域,养老地产即是其一。保监会考虑放松这方面的限制,除了上述考虑之外,还有重要一点就是拓展保险公司的产业链。”前任保监会资金运用部主任孙建勇指出,“保险业目前有人身险、健康险、养老险等多种产品,同时为更好地实现保险服务,也和医疗机构有所合作,涉足健康管理行业,这都是现有的资源。如果把养老地产项目做起来,这些产品和服务将在养老地产平台上形成一条完整的链条。保

  险业不再是卖出一张保单的一锤子买卖,而会在投资管理、医疗服务、地产投资等领域全面获益。”

  监管部门的上述思路在陈东升那里有了具体的内涵。“保险资金投资养老社区,可以将寿险产业链拉长20-0年。”陈东升指出,作为一种崭新的商业模式,养老社区

  向上衔接了医疗保险、护理保险和养老保险等产品,同时带动了下游的老年医学、护理服务等。“按照理想状态预计,若养老社区的客户入住率相对稳定,达到90%以上,入住期限大多数在8-10年,这相当于一次性销售了10年的期交保险。”陈东升解释。

  盈利模式待探索

  “由于养老地产用地性质没有明确规定,房企要通过“招拍挂”获取土地,可投资回报周期却长达7-10年,投资高、回报低。再加之养老人的特殊性,必须要有完善的物业服务,包括家政、医护、等,这对于以往擅长快速回收资金的房地产企业来说,实在是缺乏操作经验。”业内专家表示。而保险企业进入养老地产后,尽管政策方面有所“松绑”,但在“原则性”问题上仍有诸多“禁地”,因此,目前保险企业运作养老地产的盈利模式也不成熟。

  与传统服务业不同,养老社区投资规模大,回报期长,资金流动性弱,若缺乏长期资本支持,很难获得规模效应并维持长期运营。由于受政策限制,保险企业只能长期持有养老产业,以“只租不售”的模式经营实现投资回报。但这种

  租赁(租房 )模式,将可能使养老地产的回报周期被拉长至10年甚至20年以上。由于回报周期相对漫长,这也加大了投资开发的风险。

  养老地产如何盈利是当下行业遇到的难题。这不仅涉及到市场蛋糕的大小,还涉及到消费观念的转变。业内人士指出,险企“试水”养老地产,首先,应当抓紧研究老年人消费行为和消费理念,创新盈利模式,进而明确定价和收益目标;其次,有关部门应尽快明确养老地产土地认定性质标准,为企业设定合理进入门槛,遏制部分企业当前借养老之名圈地的短视行为;最后,尽快确立人员资质标准,打消消费者对后续配疑虑,实现项目可持续运营。若上述问题得到解决,养老地产有望进入大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标签: 无

发表评论 (已有11条评论)

评论列表

    本站网友 国外h小游戏网站
    15分钟前 发表
    中国人寿
    本站网友 开封二手房网
    21分钟前 发表
    很难获得规模效应并维持长期运营
    本站网友 新街口二手房
    16分钟前 发表
    四川等地也计划将养老综合用地纳入土地供给计划
    本站网友 紫玉金砂
    21分钟前 发表
    平均每年增加860万人;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增加到16%
    本站网友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22分钟前 发表
    总投资约100亿元
    本站网友 华为运动健康
    11分钟前 发表
    但这种   租赁(租房 )模式
    本站网友 刘筱亭
    19分钟前 发表
    与相关政策鼓励密不可分
    本站网友 赣州团购网
    12分钟前 发表
    护理保险和养老保险等产品
    本站网友 银河漂流
    15分钟前 发表
    这都是现有的资源
    本站网友 泾阳二手房
    5分钟前 发表
    总投资约1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