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四万亿投资刺激计划算起,时隔5年多,中国房地产市场再次回到了需要政府“救市”的历史窗口。
上一次的矫枉过正依然记忆犹新,以至于学界对于此次房地产市场的命运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争议,争议的焦点已经不再是房地产黄金时代还能维持多久的问题,而是楼市会不会崩盘。一轮唇枪舌剑下来,市场似已达成共识——在中国城镇化进程尚未完成之际,崩盘几无可能,但楼市已到中年,“房子只涨不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
你不降价我就不买,2014年春节过后,楼市急转直下,降价潮,崩盘论持续发酵。而今,2014年上半年仅剩下最后一个多月,新房的推售和成交却屡屡创下新低,随着房价普跌,各地终于难以坐视不管,开始“出手”救市。 据中原地产研究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传出救市传闻的城市已经超过10个,包括天津、温州、铜陵等,其中政策明确落地的城市达到6个,加上2013年出台救市措施的城市。对此有业内人士预计,后续
近日,人口调整和入户政策“1+3”文件正式露面。根据此次新公布的入户政策来看,入户的渠道正在逐步放宽。对此政策给房市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有业内专家认为,这也许是减弱限购政策,刺激楼市的信号。
资料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房市受银行信贷紧缩导致的“钱荒”的影响,在杭州、常州、温州、北京等城市个别楼盘(楼盘 )大幅降价逆袭之后,宁波更出现房企倒闭破产的现
从短期看,楼市会出现“春夏秋冬”的四季轮回,你的思维不能一直呆在夏天(死多),或呆在冬天(死空)。去年属于楼市夏天,现在是秋天,下半年还会入冬。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显示,4月环比3月,房价上涨的城市数量降到44个,创2013年以来新低。与之相反,房价下跌的城市数量在增加,其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的城市有8个,二手住宅价格下降的城市有22个。 显而易见,上述数
近日,温州、杭州、长沙等多个城市先后传出楼市限购松绑的传闻。不过,长沙和北京随后否认松绑限购。对此,许多博友认为,各级政府需要保持足够定力,不要因为出现个别楼盘降价就紧急出手“救市”,现在松绑限购还不是时候。调控政策要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应逐步建立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避免过度、频繁地干预市场运行。
取消限购争论再起
虽然松绑限购的传闻被一些城市否认,但是,有评论依然认为部分城市
“温水煮青蛙”效应我们知道,安逸的环境会麻痹青蛙,最终导致其死亡。如今的房企,在我看来,似乎也正遭遇类似的尴尬。
2000年至2010年,楼市环境总体宽松,房企盈利空间较大。安逸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房企跳入这舒适的温水中。2010年下半年开始,限购限贷政策标志着楼市调控基调趋严。不过,此时房企并不以为然。
2011年楼市库存逐月增加,房价涨幅逐渐收窄,甚至步入负增长区间。不过
曾经的三四线楼市,被媒体誉为“价值洼地”,在一二线城市备受调控的态势下,不少开发商纷纷进军三四线城市,美其名曰:战略转移。如今,时过境迁,那些当初豪情满怀的开发商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的抉择:逃离。
开发商当初之所以选择进军三四线城市,原因不外有四:一是政府扶持力度大,对于外地开发商尤其是知名品牌开发商,地方政府往往会给出极具吸引力的条件;二是运营成本低,三四线城市的建安、建材、营销等成
在生活中会有这样的现象,价格上涨即便达到疯狂的程度,投资者照样趋之若鹜,奋不顾身地投入,根本不理会价格已远远超出商品本身的价值;反之,当价格一跌再跌,商品的价值早已凸显,但依然无人问津。如今,把这个现象就是当前低迷楼市下刚需买房前怕涨,买后怕跌的真实写照。
一直以来,买涨不跌是购房者难以逾越的心理门槛。楼市低迷了,房价下跌了,购房者犹豫了。房价高的时候,购房者心里还比较坦然,手里的积蓄在疯
舆论疯狂地制造房价暴跌的传闻,而所谓的房价暴跌以及成交量下滑引起了地方救市的决心,但来自高层对于房地产调控的态度非常罕见,然而,最近有媒体称一些住建部官员认为地方可以自行放松调控,引起了市场的极大关注。
据媒体报道称,住建部多位人士确认,除北上广深之外,其它城市的限购政策可以自行调节,尤其是库存过大的地方,但不会明确发文。近期北上广深市场也有剧烈调整,他们正在观察研究,但发文确认限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