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耕地红线守住18亿亩耕地确保粮食安全

21 17

坚守耕地红线守住18亿亩耕地确保粮食安全

坚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核心是要守住18亿亩耕地的持续增产能力。良田建设的意义在于进行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提升耕地持续增产能力,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夯下深厚“地基”。

近些年来,各地出现了一些让人忧虑的苗头,如果任其发展,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耕地的质量和粮食产能。

一是各类城乡生产生活排污对耕地造成面源污染,导致一些土地变成了三类、劣三类土地,已不适宜种植农作物,其侵害一点也不亚于乱占耕地。

二是各类建设占用耕地造成粮食产能损耗。发展经济要占用耕地,但18亿亩耕地还不能减少,目前协调的办法就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占补平衡”,即占多少补多少,确保耕地总量不减。但是在现实中,很多被占用的耕地都是基本农田,是优质耕地,而补回来的耕地却是“生地”,甚至是劣质土地,往往是“一年种,两年荒,三年回到旧模样”,其生产能力和良田相比大大“缩水”。这种简单的“占补平衡”,表面上来看是守住了耕地,其实守住的也就是一个“数字”,耕地被隐性侵蚀。产能是耕地质量的最终体现,损失了产能,即便守住了18亿亩耕地,也难保国家粮食安全。

因此,全面、深刻地理解坚守耕地红线的内涵十分重要。不仅要坚守18亿亩的“红线”硬杠杠,而且还需要大力推进良田建设,保护耕地产能,全面提升耕地持续增产能力。

一方面,要用制度保护“存量”。保护现有耕地不受污染、不受侵占。需要从污染责任追究、融资机制、修复路线选择等方面入手,大力防治农村土壤污染。同时,从国家战略层面做好顶层设计,探索耕地占补的综合效益评估和补偿机制,建立易地补充耕地的粮食生产考核机制,综合利用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等措施,技术支撑和制度管控双管齐下,对耕地不仅要保护好数量,更要建设好质量。

另一方面,需要“科技当家”来提高“增量”。在土地整治中,先行加强良田建设,依靠科技创新,解决土地整治的瓶颈技术问题,形成可持续运行的技术支撑,最终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土地整治从单纯注重数量向质量和生态并重方向转变。

标签: 无

发表评论 (已有17条评论)

评论列表

    本站网友 湘钢
    27分钟前 发表
    依靠科技创新
    本站网友 1518测名
    17分钟前 发表
    甚至是劣质土地
    本站网友 皮蛋的功效与作用
    5分钟前 发表
    各地出现了一些让人忧虑的苗头
    本站网友 iphone新款
    9分钟前 发表
    一是各类城乡生产生活排污对耕地造成面源污染
    本站网友 如何去除眼角细纹
    20分钟前 发表
    也难保国家粮食安全
    本站网友 哀伤之恨
    16分钟前 发表
    导致一些土地变成了三类
    本站网友 梅森凯瑟
    16分钟前 发表
    产能是耕地质量的最终体现
    本站网友 大降温
    15分钟前 发表
    即占多少补多少
    本站网友 空间服务商
    28分钟前 发表
    二是各类建设占用耕地造成粮食产能损耗
    本站网友 如何学好数学
    16分钟前 发表
    往往是“一年种
    本站网友 印度经济
    2分钟前 发表
    良田建设的意义在于进行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
    本站网友 急性心包炎
    25分钟前 发表
    二是各类建设占用耕地造成粮食产能损耗
    本站网友 安阳龙悦湾
    21分钟前 发表
    导致一些土地变成了三类
    本站网友 雪佛龙公司
    16分钟前 发表
    这种简单的“占补平衡”
    本站网友 脚手架拆除施工方案
    10分钟前 发表
    更要建设好质量
    本站网友 婴儿30天黄疸值对照表
    20分钟前 发表
    是优质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