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楼市价格下降不明显成交量却大幅缩水
陈逢元,私募基金经理,16年股票操盘经历 国内商品房价格步入上升轨道至今已有1个年头,房价累计涨幅超过5倍,年化涨幅15%以上。期间, 房地产泡沫相继崩溃,而中国市场坚强无比,只要买入房产就可坐等升值,简直是一个令人惊奇的投资神话。然而到了 由于楼市走牛持续时间太长,人们普遍认为,房地产长期升值是大趋势。笔者身边的熟人,只要有些钱,大多拥有两套以上房产。更有甚者,从生意场上赚到的钱全部作为首付,到处购买商品房、商用店铺。由于负债投资,收益被放大,这又坚定了他们继续投资房产的信心。土地稀缺、城镇化、房地产是地方政府财政支柱,政府不会任其下跌,以上都成为他们看涨楼市的理由。对于这些理由,反驳已经没有人听得进去了。接下来,笔者仅从价值投资的角度分析房产的实际价值。 房产是有生命期限的,土地使用权也仅70年,而且是从开放商拿地算起的。按企业会计折算法,钢混结构住房折旧年限60年、砖混结构折旧年限50年。即使真的可居住70年,年折旧率也要1.4%。大限到后,该房产变成一堆无用的混凝土,价值归零。房产存续期间的租金总收入减去购买、装修总成本,再减去期间房子及配套设施维修的支出后,剩余金额就是投资者的全部收益。假若商品房到期后还没倒塌,政府也没有向你再次收取土地出让金,但也会破旧不堪,还能居住吗?这个风险不是资产损失风险,而是生命损失风险!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可以推算出投资性房产的实际价值,大致为:租金收入必须高于同期银行长期存款利息,并且这块高出的部分要足够补偿房产的折旧损失、维护费用、建筑质量风险、投资者付出的时间精力。 投资者也许会反驳:房子变成危房后,政府会进行拆迁,会按平方数给你换新房,因此拥有房产的时限会延长。笔者想说,这种拆迁换新的做法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老城平房拆迁,赔付的平方数少,开发商还有利可图;现在都是高层建筑,谁会自掏腰包给你换新房。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限索取,建房所需的材料、能源越来越稀缺,建筑成本越来越昂贵,即使政府有心照顾民生,也不会有这个财力给全部房子换新。到时候,政府有廉租房给你安置就是大幸了。退一步说,我们无法预知数十年后实际情况,就算到时候可能有人帮你旧换新,你对巨额投资的保护也是建立在别人大发善心的基础之上,这并不确定,乃投资大忌。 投资者还会说,我并不想拥有房产70年,过十年房子升值后卖出,收回资金就是了。这种想法太简单了,完全是投机思想,并且完全缺乏投机经验。房子建成后,前5年因为配套商业设施在不断完善,房子的使用价值提升率可以抵消折旧率;5年后,房产价值按近2%的折旧率不断灭失,谈何升值?过去不断上涨的房价并不是所谓的“升值”,而是因住房供不应求造就的投机性收益,价格上涨造成升值的假象。房子的实际使用价值是逐年递减的,等到折旧完毕,投机者就会很清晰地看到房产如何升值。而现在,在建房、投机者拥有的空置房都如此庞大,房子还供不应求吗?只是,我们确实不知道泡沫何时破裂。 最后,房产投机者还将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流动性。买卖房产的手续远没有买卖股票那么简单。卖股票的成本只需要付出2‰手续费、花几秒钟时间,而房产的交易费用和时间成本都远远更大。因此,过去10年,投机者买入房产后,除了少数看空者和一些资金另有用途者在出售以外,大多数人都捂盘不卖。但是,如果某些投机者发现房价太高没人接手,甚至房价开始下跌,并且领悟到折旧这个严重的问题,他们就会开始卖出。当大多数人想卖出时,问题就来了,如此庞大并且价格过高的资产要卖给谁?地产商、投机者急于脱手就会压低价格,造成成交价格下跌,其他人会跟着效仿,价格只能继续下压……这样就造成恶性循环。投机标的价格越跌,潜在的接盘者就越是观望,这是投机市场的基本原理。在房价泡沫破裂之前,还有人高价接手,精明过人的李嘉诚、李泽楷父子已经分别在上海和北京抛出大笔房产。 美国、欧洲、 、香港都经历过房地产市场崩溃的洗礼,历史会在我国会重演吗?当“狼来了”的呼叫没人理会时,或许这一次,狼真的来了。
- 上一篇
松绑楼市成流言 二三线楼市库存量不容忽视
在房价涨势放缓、楼市库存高企、去化压力陡增的形势下,地方松绑限购救市的传闻层出不穷。继一系列地方政策“微刺激”之后,近日,辽宁省会沈阳“限购取消”的传闻不胫而走,被业内视为地方微调限购政策的升级版本。 当然,和以往被各地证 伪的信息一样,沈阳松绑楼市也成了流言。但既然是流言,就绝非空穴来风,媒体确实发现了“证据”—6月10日沈阳“权证中心”发布的“取消限购”通知。当然,既然沈阳房管局
- 下一篇
不限购不限贷房地产会迅速转化成投机资产
沸沸扬扬的沈阳取消限购传言又被辟谣了,真是热闹得很。一是传言存在不同版本,一会儿承认一会儿辟谣,弄的大家云里雾里;二是“只有房地产才能救中国”的言论再次甚嚣尘上,引得“赞”与“唾沫”齐飞。 说实话,对于房地产限购这件事情,笔者也曾纠结过很长一段时间,闹不清在当前这样一个国情下,用行政手段调控房地产是否有错。就性质而言,行政调控无疑是反市场经济的,着实该取消;然而,一个残酷的现实摆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12 条评论) |
本站网友 突飞3266 | 4分钟前 发表 |
年化涨幅15%以上 | |
本站网友 一九九九 | 14分钟前 发表 |
城镇化 | |
本站网友 老版电驴 | 2分钟前 发表 |
建房所需的材料 | |
本站网友 南宁市职业技术学院 | 20分钟前 发表 |
反驳已经没有人听得进去了 | |
本站网友 pu皮是什么 | 11分钟前 发表 |
收益被放大 | |
本站网友 海通证券官网下载 | 12分钟前 发表 |
我们确实不知道泡沫何时破裂 | |
本站网友 斐讯k1 | 11分钟前 发表 |
笔者仅从价值投资的角度分析房产的实际价值 | |
本站网友 四害是指什么 | 26分钟前 发表 |
大限到后 | |
本站网友 宿州小区 | 30分钟前 发表 |
价格只能继续下压……这样就造成恶性循环 | |
本站网友 泡脚的好处 | 14分钟前 发表 |
私募基金经理 | |
本站网友 爱网拍 | 17分钟前 发表 |
并且完全缺乏投机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