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楼市到底有没有真的跌得惨不忍睹?很多人反映说反正我看过的楼盘没有怎么跌,那么,到底为为什么老是喊跌之声一批批的?有媒体调查发现,一些拥有多套房产的投资客,先对外“抛售”个人名下的房产,然后再由本人所经营的公司接盘。这期间,本人和公司分别以“银行账户流水账增加”和“固定物业增加”为由,套取双重贷款(贷款 / ),或者找评估机构将房屋估价做高,从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套取远超于房屋价值的贷款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6月10日在北京发布的《城镇住房空置率及住房市场发展趋势》显示,2013年中国城镇地区整体住房空置率为22.4%,较2011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报告认为,房价下行趋势已定,住房市场的寒冬即将到来。
报告指出,中国城镇地区可实现刚性住房需求上限约为2300万套,可实现改善型住房需求上限约为950万套,总计3250万套。同时,城镇地区家庭自有空
武汉7月起放宽低收入者公积金提取,其允许月收入低于1900元者可直接提取。全国多地放宽公积金提取,再引发对修改住房公积金条例的讨论。
事实上,2011年住建部就提出修改住房公积金条例,并提出了时间节点,但于2012年和2013年两次“爽约”。与条例修改缓慢相比的是,多地在公积金提取方面逐步放宽,专家分析称这与公积金提取的争议较少有关。
公积金制度已经走过了10多年路程。最近几年,因其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如今的楼市,已经进入一个“敏感期”,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起市场情绪波动。这两天,广东、海南及武汉等地陆续推出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放松落户限制,有媒体称之为“抢人救楼市”,引发了争议。
开发商:趁户籍改革,挖掘新购房人
武汉决定,从7月1号起放宽高校毕业生在武汉落户的条件。这意味着每年将新增十万名潜在买房者。当地某开发商向记者表示,正在重新梳理手中被限
楼市局部性甚至个案性降价让各地烦躁不安,反应过度。媒体曾经报道了杭州推出的降价备案制度的核心:根据杭州市相关政府部门的规定,如果商品房实际成交价低于备案价格超过15%,那么将通过技术手段限制网签。尽管此后,杭州市物价局、住保房管局发布消息,称此举并非为了“限制降价”,而仅仅是要求“随意调整”价格的开发企业重新备案。但事实上,由于重新备案耗时较长,这一政策依旧被不少开发企业理解为“变相限制我
2013年前,以限购令为代表的房地产“十年九调控”,其结果是,一方面中央不断出台调控措施,一方面房价继续高企,唱衰论从开发第一天起就没有停止过,奇怪的是一些机构和专家,年复一年,不厌其烦预测楼市价格,涨跌和崩盘,徒劳无功的活做了多年。 进入2014年,种种迹象表明,发轫于2009年的史上最严厉房产调控似乎已到拐点,中央调控楼市的行政力量终于发挥到极致,如今房地产“救市”呐喊此起彼伏。然而
低点已现?5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一二手房价各有35个城市现同比下调,这是近两年以来首次,上海、深圳、北京均出现新建商品房或二手房(金港镇二手房 )指数的同比下调。楼市遇冷,今年4月份以来抛出各种“救市”政策的城市或区域已增至30个。分析称,年底部分城市房价 将现企稳并平稳上升。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了5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数据。结果显示,上月7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平均环比跌幅为0
中国的楼市,无论是淡季还是旺季,始终被人们热切关注着,朋友聚会、亲友相约总免不了聊一聊房子。然而对于中国楼市的走向,不论专家还是普罗大众,的确很难给出明确而肯定的回答。中国省市众多,同一区域相同类型的房屋就有天壤之别的售价,更何况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住宅了。所以中国的楼市问题很复杂,很难简单的一概而论。买什么样的房子?自住还是投资?住宅还是商业?大户型还是小户型?洋房还是高层?在哪个区域?都决定
国家统计局18日公布的房价数据显示,5月份70个大中城市,半数环比下降。这一数据进一步印证了楼市正在“变脸”,也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处于深度调整的楼市,路向何方?
北京二手房跌幅全国第一
“我有套四环边上的房子,去年底中介说每平方米能卖到4万元,今年初说成交价在3万8左右,如今又说只能卖3万6左右,到底是赶快出手还是等等看?”北京一家国企员工李先生很是苦恼。
全国商品房投资增
国家统计局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房价环比下降的城市进一步增加,过半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出现了价格下跌,数据进一步印证了楼市正在“变脸”。有专家认为,这一轮房地产市场调整的主要原因是由信贷收缩引起的需求萎缩,通过市场自身调整,房价有望逐渐合理回归。
数据显示,5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的城市有35个,持平的有20个,上涨的则仅剩下15个。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