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调控目标引发预期分歧,针对房地产的调控仍难放松 ●楼市成交: 我们重点关注的10大城市数环成交套比下降的有天津、杭州和门别为厦,降幅分24.94%、22.90%和33.76%环;比增加的有北京、庆圳别为上海、南京、重和深,增幅分77.42%、113.26%、10.69%、106.37%、59.85数数。同比据,除上海的成交套微增1.68%外,其涨环涨余城市全部下降。成交均价有有跌。其中,比上的城市有天津(1.46%庆)、重(11%圳) 小编 2025年02月23日 80
2011经适房入准放宽 二套房面积认证也放松 昨日,市政府公布了2011年新经济适用住房准入标准和供应标准。准入标准中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和财产线分别被放宽至3.96万元和12万元。 根据公布的新标准,经适房申请的人均住房面积没有变化,仍然是低于15平方米(含15平方米)。不过,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和财产分别放宽,3人及以上申请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低于3.96万元(含3.96万元)、人均财产低于12万元(含12万元);2人及以下申请家庭人均 小编 2025年02月23日 78
2011年一季度上海个人住房房产税入库不足10笔 今年一季度上海市房产税收总额增长至约13亿元,尽管已经被认定需要缴纳房产税的住房有1000多套,但目前个人住房房产税入库却不足10笔。 上海市税务局近日公布的一季度税收收入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以个人住房和工业、商业等非住宅类房屋等为征税对象的房产税税收收入合计为13.16亿元,较去年一季度房产税收入增长4.47亿元,但是个人住房房产税缴纳数额有限。上海市税务局表示,截至目前已经有数笔个 小编 2025年02月23日 88
房地产调控的关键所在是打破涨价的预期 房地产调控政策屡屡受挫,其原因在于房地产调控目标的不明确,“合理确定本地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遏制过快上涨”等提法给人模糊和不清晰的感觉,造成政策解读各说各话,也使房产涨价预期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由投资拉动的房价持续上涨。因此,坚决打破房产涨价预期,是房地产调控政策能否见效的关键。 推动房价上涨的原因,社会上有多种解读。一些貌似正确的理由其实是片面甚至荒谬的。 比如刚性需求理论,似乎只 小编 2025年02月23日 80
房价飞速上涨房租紧随其后 如果你有30万买房还是租房? “我们说住有其居,并不意味着住者有其屋。从方向上看,应该鼓励更多的人租房。”温家宝的话言犹在耳。 房价飞速上涨,房租紧随其后。“买房穷一生,租房毁三代”的警示语时时萦绕耳畔,是租房还是买房,一直困扰着许多人。 对于初次置业的购房者来说,以前也许较容易决断,但经过一连串的调控措施后,这个问题现在变得很让人纠结了。“当然,我们说住有其居,并不意味着住者有其屋。从方向上看,应该鼓励更多的人 小编 2025年02月23日 86
多家房企抛定增方案拟募资300亿元 信托公司面临兑付压力 今年7月份房地产信托独占鳌头,规模超过了新发产品的一半 自新湖中宝8月2日披露了55亿元的非公开发行预案后,上市房企再融资方案陆续出炉,新一轮上市房企再融资开闸似乎已悄然临近。 有分析人士指出,房企重启再融资对房地产信托的兑付风险或会产生影响。“能通过再融资获取资金支持的房企资质有优势,本身不会存在信托产品兑付的问题。不过,房企再融资使信托产品的竞争力下降,信托与优质房企的合作机会降 小编 2025年02月23日 80
保障房地址偏僻环境差 申请人“宁要城里一张床” 日前,多省2012年审计工作报告密集公布,仅山东、海南、广东和云南四省保障房项目初期供盘后,有5.64万套房屋空置。 一边是有人没房住,一边是有房没人住;一边是资金捉襟见肘,一边又是房屋资源闲置——保障房“晒太阳”现象再次引发社会关注。 “谁愿住离单位40公里远的地方?” ——地址偏僻环境差,申请人“宁要城里一张床” 在北京南六环马驹桥的一片荒草地里,宏仁家园小区作为唯一的高层 小编 2025年02月23日 93
高价地频出购房人一边喊房价太贵 一边排号买房助推房价上涨 今年的北京楼市,再次持续展现着一种奇特的情形:众多房企一边喊地价太贵,太不理性,一边争抢拿高价地,从而高价地频出。众多购房人喊房价太贵,叫苦不迭,同时却也在排号买房,从而日光盘频现。 就在上周,长阳镇理工大学9号地以楼面地价超过2万元/平米成交。本周,又有3宗溢价率均超过47%。记者走访房山楼市,区域内的长阳、良乡板块各个项目的销售人员均称,一周来,客户来电、来访量立刻剧增。 现在开发 小编 2025年02月23日 80
中国经济面临三大难题 宏观调控陷入非常困难的境地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今天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报告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改革开放力度加大、转型升级扎实推进、民生保障继续加强,但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房价反弹压力较大,部分行业稳岗就业困难较多。 发改委的报告让我想起了今天看到的另一则新闻,近期多个地方政府酝酿上调基准地价,而地方债务偿债压力是提高基准地价的重要原因 小编 2025年02月23日 89
未来3年处于偿债高峰期 如何挤压“政府债务泡沫” 14年来,全国卖地收入年均超过1万亿元。其中,2011年卖地收入占当年地方财政收入比重超过6成。土地财政问题明显。 昨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分组审议了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以及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提出,当前我国经济在从“保八”到“稳七”的过程中,要提高对经济下行的容忍度。既不要随便“鼓泡沫”,更不能轻易“戳泡沫”,而是要千方百计“挤泡沫” 小编 2025年02月23日 91